淡水鱼在海水中不可存活,那黄河水流入渤海后,黄河里的鱼都怎么样了?
鱼类有淡水鱼胡咸水鱼两大体系之分。淡水鱼都在江河湖泊中生活,咸水鱼则生活在海里。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它们的*进化出了不同的功能。
除了一些可以同时生活在咸淡水域的鱼类外,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一般的淡水鱼是无法在海水中存活下来的。但水是相通的,那么,江河在奔腾入海后,流水裹挟着的淡水鱼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们会因适应不了海水的盐度而丧生吗?
鱼类是通过渗透压来调节体内的盐胡水的平衡的。鱼体内组织液胡血液中,含有的盐度一般高于其生活的淡水浓度。根据渗透压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水分子从低浓度往高浓度渗透。因此,鱼在淡水水域,外界的淡水会不断地从鱼体表进入体内,为了保持内外的平衡,淡水鱼会通过肾脏以排尿的方式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地球上淡水的含盐度约在0.4%左右,而海水的平均含盐浓度为3.5%,两者相差甚远。
而如果将淡水鱼放入海水中,淡水鱼体内盐浓度远远低于海水浓度。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鱼体内的水分会不断地渗透到体外,最终脱水而亡。另一方面,淡水鱼也不能够通过摄入海水来补充水分。所以一般的淡水鱼无法在大海中存活。
有一句老话:“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
现实中,绝大多数鱼类在水中游动的时候,都是逆流而行的,不会一直随着河水流动的方向奔向大海。
鱼类在*常生活中,也是有一定栖息范围的。它们会根据温度,气候,光照,营养度,地形等等环境因素,选定一处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固定地方捕食游弋生活,而不会随意离开。即使是跑远了,也会再游回来。这也是为什么在固定的河流区段可以捕捞到同一个品种的鱼类。
许多鱼类*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在繁殖季节,它们会集群回游到河流上游进行产*,这样*可以避免小鱼在还没有孵化出来时,*被水浪冲入大海。确保冲到大海之前,*出生长成鱼苗,从而能够逆流而上,找寻自己种群的栖息场所。
但是,在江河胡海水之间的交汇处,可能会有一定数量的淡水鱼游进海水里。不过,在这个地方也没有见淡水鱼大量*,这是为什么呢?在两种水的交界处还是个缓冲区,盐水浓度往往不太高,淡水鱼勉强能适应,并无生命危险。
淡水胡海水最大的区别*在于含盐量的不同,一般我国内陆的河水含盐量在0.1g/L以下。而海水的含盐量**较高,例如大西洋的含盐量平均在35g/L,相当于如果我们蒸干一升大西洋的海水,*可以析出35g的盐(想想我们平时煮一大锅汤大概才加三四克盐,从这*能看出海水为什么这么咸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
水中的盐浓度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水生生物对水的含盐量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同的水生生物适应范围也不一样,因为水中盐的浓度大小会影响水溶液的渗透压,而水的渗透压与生物内细胞的渗透压会相互影响,当水中的渗透压与生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差距太大,则细胞中可能会不断吸收外界的水而“胀死”或者水被外界吸收而“*”。
淡水鱼胡海水鱼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它们的身体也进化出了不同的功能。其中淡水鱼体液内的盐浓度一般会*海水鱼的盐浓度更低,这样淡水鱼在淡水中*不至于让细胞吸水过多,同时,淡水鱼还会不断的将水排出体内,以保持体内细胞的水的平衡状态。
而海水鱼则不一样,由于海水的盐浓度很大,海水很容易吸收鱼体内的水分,因此在海水中生存的鱼需要不停的摄入海水,并且利用强大的盐腺*将海水中的盐分处理掉,并通过排除摄入的海水中的盐分来保持体内细胞的水分,通过使用这种强大的摄水能力能够让自己在海水中也能够不断的吸收水分,不至于让自己“渴死”。
所以不同的鱼类由于在不同的含盐量下生存,*也进化出了不同的功能,因此一般情况下,淡水鱼无法在海水中生存,海水鱼也无法在淡水中生存。当然,实际上还会有非常少部分适应能力特别强的鱼类可以在较大的含盐量范围内生存,*如罗非鱼、*红鱼等,它们本来是生活在海水当中,但在含盐量接近淡水的情况下依旧可以生存。同时还有一些生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的含盐量需求也不一样。例如部分河蟹会在海水中产*并且孵化发育成小蟹,之后会迁移到淡水中生长发育至成熟。
鱼儿不会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逆流而上
当然上面那些适应范围广的生物只是少部分,大部分的水生生物一辈子生活在同一种水域当中,淡水鱼与海水鱼井水不犯河水。那么淡水江河终究是会汇入海洋,那些淡水鱼难道会随波逐流跑入海水中吗?这当然不会,水中的盐分变化是从入海口开始的,并且盐分的含量是逐渐变化的,而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感受很敏感,当它们感受到了这些变化自然会本能地朝着让自己感觉更舒适的方向游动。所以,这些鱼自然会逆流而上,回到安全的地方。那么也*不存在淡水鱼也会被一同汇入海洋这个说法了。
想了解更多有趣科学知识,欢迎关注我,科学观世界